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广东:医者流失,患者激增 儿科医生闹“荒”

发表于2012-08-10
发表于2012-08-10
 医者流失,患者激增,医患比矛盾严重

    交班、查房、上手术、下手术、出门诊、值夜班……这是广东省某三甲妇幼医院外科医生翁乐之(化名)的工作常态。两年来,他几乎隔天一个24小时班,翌日还得做手术。

    像翁乐之这样的年轻儿科医生并不少,由于人手缺乏,他们不得不连轴转,日均睡眠不足6小时。与此同时,家长们有形无形施加在儿科医生身上的压力也较其它专科大。

    结果,“儿科医生荒”从二级医院到三甲医院大面积蔓延。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彭炜表示,截至2011年底,广东只有3家专科儿童医院,儿科床位25445张,儿科医生8072人,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床位1.44张,儿科医生0.46人。

发表于2012-08-10
 结果从晚上8点多到9点半的号全部挂满。张女士只好带着儿子在一旁等,直到凌晨1点多才排上。“起码百来个病人,但医生就只有2个,过了12点就只剩1个医生,估计全部人看完就到天亮了。”

    记者上周夜间探访该医院,晚上7点走进夜诊大厅已经听到阵阵孩子的哭声。4个诊室外都坐满了人,每当一个小病号从诊室走出,其他人马上围在门口探望;候诊的约有五六十名孩子及家长,孩子大多是三岁以下。

    不仅医生少,护士也不多。

发表于2012-08-10
接诊处只有一名护士,既要登记“小病号”的各种信息,又要为他们检查体温,并负责叫号,还得耐心回答各位家长的问题。在她身后的保安甚至也成为了家长们的“救命稻草”:哪里交钱,哪里量体温,哪个诊室在哪里……

    患者数量猛增,医生数量有限,这种医患比的失衡决定了病人等待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尤其在儿科(如图,曾强摄)。于是不管是妇幼专科医院,还是大型综合医院,儿科的小病号总是排上一长串。

发表于2012-08-10
儿科医生压力山大

    30多位儿科医生不约而同地把“身心疲累”原因归结为:工作累、压力大、待遇低、医患关系特别紧张

    翁乐之两年前从中山大学医学院硕士毕业,来到省内一家三甲妇幼医院当外科医生,与其实习期的另一三甲医院相比,他明显感到儿科的压力。

    在其8月份的最新排班表内,记者看到,上面“24小时班”隔天就有他的名字,翌日白班手术仍把他安排其中。随着医院院区增加,接诊量也在不断增大。“人手紧,吃过时餐、睡不了觉,对医生是常事。”

发表于2012-08-10
 翁乐之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与母亲、弟弟同住,虽然只是步行20分钟的距离,但他最近两个礼拜几乎都忙得无法回家,“有时就回去洗洗衣服,带新的衣服回医院”,母亲常常抱怨“煮好的饭又剩下”。

    门诊量大,值班医生只能分轻重缓急,比如大出血的、缝针的、阑尾炎的会优先,其他的如小孩跌倒头上起包、不严重疝气等,就得轮候。

    然而,在每一名家长眼中,自己孩子的病痛就是头等大事。

发表于2012-08-10
 “一是他们会不理解,凭什么我先来却让别人先看;二是一些即使在医生看来完全可以在家先观察、治理的病痛,家长却都挤到医院来,甚至要求医生给孩子拍片,一个号可能得解释很久。”翁乐之说,有时甚至要面对一些拿着手机录音的父母。

    儿科医生付出巨大的信号,实际上已经从一线传至医学院。

    在广东某医学院09级临床医学大三学生的《班务日记》中,记者看到这班上35名医科生的“实习心声”。当中,对在儿科的实习经历竟是一边倒的“吐槽”:“那些儿童急病还没有完成检查就死亡的病例已经够恐怖了”,“家长又那么紧张,儿科真的很麻烦”,“不管读研或者就业都不考虑儿科”,“宁愿做医药代表都不愿做儿科医生”……

发表于2012-08-10
“我是不会去做儿科医生的。”就读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的小林也曾在儿科实习,他连续用了6个“特别累”来形容那段实习经历。

    “赚钱不多,投诉不少”是儿科医生最常见的抱怨。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二级、三级医院的30多位儿科医生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身心疲累”原因归结为:工作累、压力大、待遇低、医患关系特别紧张。

发表于2012-08-10
 医患比例严重失调

    儿科专业被取消后,新的儿科医生的培养机制迟迟建立不起来,也始终没有一个培养儿科医生的规划

    既然病患多、医生少,那为什么医院不增派儿科医生?

    家长关心的这个问题,也是各大医院头痛的问题,因为根本增派不出人手。

    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例,自从珠江新城院区2009年10月投入使用后,年门诊量迅速增加。据统计,该中心2011年为311万人次,比起2008年增加近100万门诊量。然而医生数量的增加跟不上业务量的增速。2008年,该中心医生数量是642人,到2011年增至823人,比起2008年增加了181名医生。

发表于2012-08-10
 医患比例严重失调

    儿科专业被取消后,新的儿科医生的培养机制迟迟建立不起来,也始终没有一个培养儿科医生的规划

    既然病患多、医生少,那为什么医院不增派儿科医生?

    家长关心的这个问题,也是各大医院头痛的问题,因为根本增派不出人手。

    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例,自从珠江新城院区2009年10月投入使用后,年门诊量迅速增加。据统计,该中心2011年为311万人次,比起2008年增加近100万门诊量。然而医生数量的增加跟不上业务量的增速。2008年,该中心医生数量是642人,到2011年增至823人,比起2008年增加了181名医生。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