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女婿”成购房主力 房子却是“媳妇”的!

发表于2012-11-19
婚前购置房产的传统观念仍占主流,但在高房价面前难轻易实践,集中表现为未婚80后在面临婚房置业抉择时产生了“想要而不得”的焦虑:这部分人群虽已到适婚年龄却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购房要求,甚至被迫改变“先婚后房”的观念;公众购房、租房、还贷的经济压力均大,但承受能力也相应提升;房产登记在女方名下的比例有所上升,房子更多被认为是夫妻共有财产。
发表于2012-11-19
租房结婚只是暂时转移了购置房产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租房者需承担的财务支出仍不小。一轮轮房价的走高,也带动了房租的上涨。在租房结婚的家庭中,每月平均需要拿出夫妻收入的27.2%付房租,逼近3成。也就是说,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假设夫妻月收入10000元,每月需拿出2720元用来支付房租,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此情况下,“租不如买”成为部分婚房需求者的想法。
发表于2012-11-19
整体来看,公众更能接受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对于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便出售共有房产的规定,公众的接受程度较低(18.3%);同时仅35.8%的受访者能够接受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归产权登记方所有。但男性对此规定更多持接受态度(51.1%),而高达76.2%的女性对此不认同。
 高达60.8%的受访者赞成一方父母出资买房,产权归出资人子女。调查显示,超过六成(60.5%)的婚房购买者在购房时都受到了父母的资助, 作为出资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往往担心因子女离婚而导致家庭财产流失,因此以法律的形式对此加以保护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婚房购买者一直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中的“刚需”一族,从调查结果上看,这部分群体既是房地产市场极有潜力的购买者,也是对住房价格较为敏感的人群。婚姻和房产两者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如何合理释放这一部分刚需,让婚与房不再位于对立的两端,将是对楼市的大考验。8 N;G/ E'g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