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中山谋解“中等陷阱”随时沦为珠三角“后进生”

发表于2012-05-16

转自:http://news.zs.fang.com/2012-05-15/7666240.htm




一直颇受好评的“中山模式”,正身陷“标兵越走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区域竞争困局。请看这一组数字:经济总量全省第五的中山,虽然2011年首破2000亿,但与全省第四的东莞仍有一倍多的差距;同时,中山土地面积仅有1800平方公里,仅是惠州的1/6、江门的1/5,作为珠三角后发地区,当前惠州、江门的发展势头强劲。

发表于2012-05-16

在珠三角九市中,中山是一位“中等生”,经济总量常年排名第五,但要成为“优等生”困难重重,却有随时沦为“后进生”的可能。在专家学者看来,经济、社会、生态共荣共生的中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不大,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中等陷阱”。

发表于2012-05-16

本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广东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冲锋号,21个地市的当家人纷纷同台竞技,亮家底、谈发展。与会者对中山的未来发展更是高度关注,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发表于2012-05-16

中等陷阱中的“赶超”与“被赶超”

广东正在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这是本次省党代会发出的强烈的信号。

通俗地讲,“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是,新兴市场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区间,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而经济社会矛盾集中爆发。

发表于2012-05-16

“中山人均GDP早已跨越1万美元,但经济依然具有成长动力,社会也趋向协调善治。我们守住了碧水蓝天,也守住了市民的幸福感。”团市委书记丁凯曾评价认为,得益于“中山模式”,“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在中山并不明显。

发表于2012-05-16

不过,中山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陷阱”。2011年,中山GDP达到了2190亿元,继续保持了全省第五的位置。但是,这个总量却不到全省第四的东莞的一半。相反,紧追其后的惠州和江门,GDP分别达到了2097亿元和1830亿元,逐渐缩小的差距已经明显“威胁”到中山这个珠三角“中等生”的地位。

发表于2012-05-16

关键还得看发展后劲。从土地资源看,面积仅有1800平方公里的中山,只有惠州的1/6、江门的1/5,当前中山的土地开发强度达26%,接近30%的上限,大大制约了城市发展的承载力;从创新能力来看,中山创新能力也相对薄弱,据统计,2010年中山发明专利申请量只占专利申请总量的8.2%,不及珠三角平均水平的一半(48.3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2.3%,只有珠三角平均水平和珠海的一半、惠州的四成。资源和创新恰是决定了发展后劲的最重要因素。

发表于2012-05-16

近年来,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主政下,中山继续保持了珠三角“中等生”的优异成绩,但中山向前赶超依然困难重重,却有随时被赶超而成为“后进生”的危险。当前,舆论界已不只停留在对“中山模式”的赞誉,对中山“赶超”与“被赶超”给予了更大关注。

发表于2012-05-16

事实上,淡化省内的经济排名,已逐渐成为中山人的共识。“十二五”以来,中山主政者多次强调,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放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上来。中山“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了人均的概念、单位面积产出的概念,摒弃了GDP至上的思维。

发表于2012-05-16

在本次省党代会上,各地市纷纷同台竞技,而统筹发展和民生幸福无疑是中山的最大亮色。薛晓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差距全省最小。同时,中山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住院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