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调查称超七成年轻人六亲不认 拜年叫不准亲戚称谓

发表于2013-02-17

此次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61.3%是独生子女,自己父母的兄弟姊妹也较以往年代少了许多,却仍然有“张口难”的尴尬。他们表示,困难主要来自于父母、爷奶一辈人的称呼。“如果遇到不知道该叫什么的前辈,怎么称呼”这一问题上,有68人选择了“问清楚了再回答”,约占20.7%,剩下的人则选择“笑着寒暄,省略称谓”;有247人选择了“统称叔叔阿姨 ”,约占75.3%,成为称呼犯难时的“杀手锏”。

发表于2013-02-17

 “称谓如果能简化些多好啊!”“90后”的秦绾说自己一直生活在城市,回到老家后不自觉地会用“叔叔、阿姨”代替原本称谓,尤其是对一些不熟悉的家族中长辈,“去同学家也都这么叫的,很少有人仔细论资排辈,爸妈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发表于2013-02-17

亲戚图谱网上很流行

正是由于许多人分不清诸多亲戚的称谓,近期网上悄然流传起来一份“拜年必备图谱”。记者看到,这份图谱是以自己和配偶为核心,上至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下至孙辈,将双方兄弟姊妹及其子孙的关系及称谓进行了详细罗列,标注了正确称谓,不少网友认为“很靠谱”。

发表于2013-02-17

然而“90后”们对此图谱却没那么大兴趣。记者采访发现,“90后”普遍认为,由于他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情况更为普遍,没了兄弟姊妹的他们表示对认清“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毫无压力。生于1990年的“网店辣妈”魏梓涵觉得,自己孩子将来的称呼压力几乎没有:“我只有一个姑姑家的姐姐,也就是说我的孩子只需要叫姨、姨父,没必要记那么多称谓啦!”

发表于2013-02-17

而后,上师大人文学院的一位学生将网传的亲戚图谱稍加改良,对其中的一些小错误做了更正,并配上了“小人头”。看了改良版的“拜年必备图谱”后,不少对照着图谱进行试验过的人都觉得很管用。对此,不少“80后”认为改良版的图谱更实用了,纷纷在网上分享,有的还打印出来随身携带回家过年,以备不时之需。

发表于2013-02-17

探因

长期不来往,生疏很正常

岛城文史、民俗专家鲁海认为,年轻人认不全亲戚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亲戚多,关系网复杂,但从根源上来说,这些“80后”、“90后”之所以认不全是因为传统文化的断根,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对于亲戚的称谓本身就处于模糊状态中,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少的孩子,越来越冷淡的关系,让这种称谓本身就变得淡薄了。

发表于2013-02-17

 岛城文史学家鲁海说:“许多年轻人认不全亲戚,是家庭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鲁海说,实行计划生育后一家一户只能生一个孩子,一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呼中兄弟姐妹越来越少,晚辈中自然没了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二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呼中,又少了伯伯、叔叔、舅舅、姨妈……此外,鲁海还分析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亲戚关系;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很快,家庭住址也不像在农村时固定,尤其是在城市工作、上学的人,每年只有春节才回老家聚会,短短几天时间,根本不可能对家族之间的关系弄明白。

发表于2013-02-17

 “亲戚都是靠平时走动走出来的,如今少有闲暇能来往、走动,有些亲戚难免要生疏了,因此偶尔见面不知道该称呼什么,实属正常的事。但不一定非得要求所有人都要懂得这个关系,认为不懂这个关系就六亲不认,就老少不分、目中无人了,这也不尽人情。”鲁海说。

发表于2013-02-17

 “亲戚都是靠平时走动走出来的,如今少有闲暇能来往、走动,有些亲戚难免要生疏了,因此偶尔见面不知道该称呼什么,实属正常的事。但不一定非得要求所有人都要懂得这个关系,认为不懂这个关系就六亲不认,就老少不分、目中无人了,这也不尽人情。”鲁海说。

发表于2013-02-17

面对分辨不清的亲戚关系,一些大家庭又重新拿出了自己的家谱,作为自己分清“宗亲关系”的最后法宝。“现在很多地方又重新兴起了续修族谱的风俗,其实这也是重视亲情关系的一个表现。”鲁海说,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亲戚图谱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家谱,让人能在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鲁海感叹说,亲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贯坚持的传统美德,亲戚间互相走动对亲情教育、感恩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时下很多亲戚关系建立在金钱、地位等物质条件上,“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亲戚间的“现实”成分渐浓,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间的沟通,“血缘关系十分珍贵,也许在某个困难时刻就有堂兄或表姐能帮扶你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