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富豪分家如何谈钱不伤感情 李嘉诚千亿分割是典范

发表于2012-07-26


   据报道,李嘉诚清晰分割千亿家产堪称典范,富豪“分家”,如何谈钱不伤感情?超级富豪财产分配惊现“七宗最”,谁的做法最巧妙?谁的做法最神秘?
发表于2012-07-26

“财经人论财经事”,清华大学教授丁兆林10点15分做客节目,点评财经热点。

主持人:今天我们和大家谈谈这样一个话题,就是家产分割,为什么谈到这个话题?最近我们看到一条新闻,就是说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上周的分家分割计划是正式启动了,长子李泽钜获得家族企业的资产,而次子李泽楷则获得了巨额现金,备受瞩目的世界华人首富分家一事也就此尘埃落定了。怎么样这些富豪在家产分割的时候能够谈钱又不伤感情,而且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中西方富豪,可以看出他们的家产分割的方式是迥然不同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别?我们就来和今天的嘉宾一起探讨。今天的嘉宾是清华大学的特聘教授丁兆林教授。

发表于2012-07-26
主持人:有请丁教授。刚才我们提到了李嘉诚的分配计划总算是尘埃落定了,长子和次子分别获得了不同类别这样的资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像在西方的很多富豪最受人瞩目的家产大部分都捐助了,比如像比尔盖茨比如像巴菲特比如像巴伦·希尔顿,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他们的选择大部分都是把自己的家产除了留给子女的一小部分,其它捐助给基金会、慈善的捐助等等,而在东方,我们看到像李嘉诚这样的富豪们都比较头疼于这种家产分配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发表于2012-07-26
丁兆林:其实本质上这是一个对钱的哲学态度,就是你怎么看钱,最后大笔的资金该怎么来用,其实这点上东西方的确是有差别的,东方人其实是一种祖先崇拜,意思是我要把家庭的香火延续下去,中国人的延续香火的理念是非常非常强劲的,所以他无论如何把钱留给自己家里不管怎么分,一定要在自己的孩子中做这些事情。但是对于西方的这些企业家来讲,他的这种家庭理念其实也很强,过去也都是这样,但是后来他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他转变的就是社会意义更强,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些分歧或者说是不同。
发表于2012-07-26
主持人:选择职业经理人。

丁兆林:另外他特别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孩子不愿意承担家族这个企业,他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比如说巴菲特他的孩子,他完全可以选择做一个音乐家,这样作为家长他就不能够强迫孩子做什么,这也是它是两个层面的事,他是比较尊重人自己的一个选择。

发表于2012-07-26
     主持人:丁教授刚才提到了东方的企业家跟西方的企业家面对财富处理分配方式可能会面临一些差异的原因归结在了文化的方面,因为我们可能更多的注重香火的延续。但是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西方的一些企业都会有自己公司的一些基金会,或者说有一些财富回馈于社会的机制,而我们缺乏这样的机制,从而导致了自己的企业去寻找继承人,聘请职业经理人也好,或者寻找合适的子嗣去继承也好,成为了一种唯一的选择?
发表于2012-07-26
主持人:这是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里并不是说我们东方的企业家可能不如西方的企业家高尚,您刚才提到一个制度建设或者制度引导的问题,这里有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您也提到东西方的文化不太一样,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是否会建立这样的一种引导的机制?它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可能也是要画上一个问号。
发表于2012-07-26
丁兆林:其实我觉得这样一个引导机制可行性应该是非常大的,它一步一步这么来。你如果在美国,你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就是说平常人们都很容易的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基金会,这个慈善的事业它不会是垄断的,就是说它是竞争性的。谁做得好,他都可以去获得更多的筹款,就像办一个公司一样那么简单就可以办一个慈善的基金会或者说非盈利机构,但是你是要竞争的,平时你就可以为你的事业做筹款,其实他也是一种宣传。比如你在美国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就是所有的人都是在竞争。
发表于2012-07-26

主持人:丁教授您说的这个操作上的流程当然非常之简单,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东方企业家的这样一种文化,东方文化的这种氛围有没有人会去主动的或者说形成一个群体的效应,大家都做这件事情,可能现实短期之内并不是非常现实。

发表于2012-07-26
丁兆林:我相信它会形成一个氛围,这个氛围是从一个开始,一个做,两个做,最后做得多了,大家就觉得不管是穷人也好富人也好豆油羊群效应,当大家都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你不做,你起来很难看,这个时候如果你真做了,你又从中间得到了更大的心理上的收获,而且得到了一种社会强大的尊敬,就像比尔·盖茨,全世界都很尊敬他,他就觉得他做这个事情做对了,他又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不管是东方西方只要有人的地方其实是一样的。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