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纪检干部调职高校宿管后遭昔日查办者当面羞辱

发表于2013-02-28

60岁的张昕昕说话语速很快,说起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如数家珍。由于常常沉浸在自己遭遇的命运波折与不公境遇中,他时而伤心哽咽,时而怒目拍案。

由于长期从事纪检工作,他养成了每一件事情都做详细记录的习惯。文字工整,过程详细。

发表于2013-02-28

后来,北京市委组织部抽调一批干部到各高校担任联络员,张昕昕被选中了。他记得,离开信访办的时候,同事们依依不舍,“小张,别走了,留下来吧。”一位领导诚恳地挽留。确实,由于经常自告奋勇加班,他给领导、同事们留下了良好印象。友好、团结的工作氛围,也让他有所留恋。但在张昕昕的心里,信访整天就是“打官司告状”,对于已经干了8年的他来说,渴望一个新的起点和工作环境。他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发表于2013-02-28

查办某校办公司,证据扎实,相关责任人受到纪律处分,但一年之后,一位领导下令让张昕昕重写调查报告,硬将责任人的问题“拿掉”。

像公款私存、截留私分、干部搞传销等线索,张昕昕几乎过问一起,就得罪一批人。

发表于2013-02-28

多年后的一天晚上,他早已调离纪检岗位,只是一名宿舍管理员,一位曾经遭查办的干部跑到他面前大骂:“你小子真他妈不是东西,当年整我。”

“谁整你?你想找茬报复吗?”张昕昕十分愤怒。

发表于2013-02-28

命运的拐点

1995年,北京联大党委撤销了学院一级的纪委,使得张昕昕一夜之间失去了“组织”。

撤销了纪委,各学院设一名专职纪检监察员,张昕昕有一种被“吊”起来的感觉。“没有机构、没有经费、没有办公室,没有相应职权,无法开展工作。”因此,他开始反映“体制不顺”的问题,没想到,得到的答复竟是“就这种体制,能干就干,不能干自己找地方调走。”

发表于2013-02-28

寒意袭来,性格耿直的张昕昕经历着更为严峻的人生考验。随着再一次的“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张昕昕的专职纪检员岗位也被撤销了。一位领导当面对他说:“你不适合当干部。”

竞聘其他岗位,不出意料,他落聘了。

落聘后,张昕昕问领导:“我是因为机构精简下来的,还是表现不好下来的?”

“是根据群众测评和票数多少来综合考虑的。”

“我愿意听群众意见,以后改进工作。”

“群众的反映不能对你说。”

“哪个人背后能没有反映呢,有人无事生非也当成群众反映?”

发表于2013-02-28

张昕昕怒了。

几经周折,在北京市教育纪工委领导的再三过问下,张昕昕被安排到学校图书馆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

还是一样的嫉恶如仇,还是一样的“眼里揉不进沙子”。由于向上级反映“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他再次得罪了人。

发表于2013-02-28

到图书馆仅仅一年多以后,他在一次“改选”中落选了。这一次,他被安排到学生宿舍做管理员。不过,他还不能算“后勤”的人,而是“借调到”学生宿舍的。

在学生宿舍扫地、打水,甚至在几个学生宿舍之间来回“检查卫生”,后勤聘来的两名合同劳务工,是真正的“宿舍管理员”,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对待这位上了年纪的“老干部”,只能不断恳求他“别瞎搅和”,不要影响了他们的工作量和奖金计算。

发表于2013-02-28

境遇会因努力工作而改变?

2005年9月,张昕昕暂时离开了学生宿舍,在北京市纪委的安排下,他被借调到北京市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在该办公室督查组工作。

一年多时间里,张昕昕得到了特殊意义上的保护,他工作得更起劲了。

发表于2013-02-28

北京市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出具的《张昕昕同志工作鉴定》称:“一年多来,他共办理领导交办的各类非正常访案件86件次,办结率为100%,起草制作各种文件256份,共计55000多字。”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