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景区门票跨入"百元时代"网民惊呼"玩不起"

发表于2012-04-04
 井冈山门票涨了、台儿庄门票涨了……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了“百元时代”,使得网友感叹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风景”。记者调查发现,景区涨价背后,除了有景区运营维护成本现实的考量,更反映出现时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景区盲目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

    景区门票跨入“百元时代” 网民表示“玩不起”

    清明节期间,不少网民在网上发帖惊呼“门票又涨了”“玩不起了”!

    有网民披露:江西省发改委3月31日公布的消息显示,实行一票制的井冈山景区门票由原130元/人次调整为160元/人次,同时实行淡旺季票价浮动:旺季上浮最高价为190元,淡季下浮不限。而曾经一度免费的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4月1日起正式涨价,门票由每张100元涨至160元,一次性涨价幅度达60%。

    门户网站上一项超过1000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认为中国景区门票“太贵了,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旅游热情”的网友高达89.2%,仅有0.3%的网友认为“门票不贵,物有所值”。另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友可接受的5A级景区门票心理价位在100元以内,其中约有61%的网友认为门票价格应在60元以内。

    北京网友“刘悦”说,自己临时起意想去天坛公园遛个弯儿,一看门票要35元,无法接受小时候只要5毛、1块的地儿现在这么贵,只得放弃。

    网友“壹壹零”说,很多景区存在攀比心理,跟风涨价,现在不少名山大川门票动辄数百元,超过了很多民众的承受能力,最终会损失消费者旅游的积极性,损害大众旅游权益。

发表于2012-04-04
  变“门票经济”为“旅游经济”

    专家认为,票价合理化不仅需要引入长效的监督机制,规范不合理收费,还需要地方政府转变思维,变“小旅游”为“大旅游”。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相对来说旅游资源是稀缺的,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更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适当调价是可以理解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咨询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对黄山等具有垄断性的国家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引入监管机制,景区的收入与支出的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网友“钟学城”认为,对于涨价热,有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或只是阶段性地监管,应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景点收费行为,尤其对于不正当收费应及时制止和查处,以保障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利益。

    “现在不少古镇都拦起来收费,这里面的发展思路就有问题。应该是鼓励游客游览古镇,在古镇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旅游纪念品,通过这些消费来获取收入。”楼嘉军认为,除了要对一味涨价有所限制,地方政府也应改变发展思维,鼓励景区结构调整。

    搜狐网友“孙伟业”认为,只有改变依靠卖门票和涨价的经济模式,才能有利于降低旅游门槛、提高出游意愿,促进大众化旅游发展。

    楼嘉军建议,应加快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观光经济”过渡到“度假经济”,拉长产业链。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旅游类型,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才能让游客感到物有所值,形成良性循环。

发表于2012-04-07
发表于2012-04-07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