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机器手”改变传统用工模式

发表于2012-03-07
受成本负担所迫,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流水线正在发生改变。有远见、有能力的企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量引进自动化设备取代“人海战术”,以减少对招工的依赖,以及提升制造品质实现内部升级。“机器手”和自动化被普遍认同且采用,逐渐改变了加工制造业传统用工模式,也推进人力资源供需关系向新形态转变,企业普遍反映,现在最缺的不再是前几年的普工,而是技术工人,也就是西方企业里拥有高薪且备受社会尊敬的产业工人。
发表于2012-03-07
■企业引进自动化设备减少用工依赖
南朗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副局长陈文义说,节后南朗在招工方面没有多大影响,除了返工率高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是用工大户通过引进新设备,用工量减少了不少。该镇的三礼电子、侨光纺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位于南朗镇的三礼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感、高频变压器、滤波器产品及SMD、SMT等贴片电感元器件,以及高新微型电磁产品,产品外销至欧洲、美国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陈文义介绍,三礼电子以前用工量需1000-2000人,通过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现在该企业只需要几百人就搞定了,而且用上机械化之后,产品的质量相对更稳定,订单也增加了不少。
以前需要几十人来完成的一条生产线,现在只需一台机器就能搞定。在传统的纺织企业中,侨光更是一个典型。以前侨光需要七八千名员工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现在2000多人就能搞定,通过购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线,减少了不少人力,提高了生产率。
侨光通过机械化一年就减少生产成本上千万元。侨光集团董事长王世民告诉记者,1993年,中山侨光纺织有限公司落户南朗镇,该公司是澳门侨光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纺织业,近年来,侨光也受到人力成本、原材料等上涨的压力。为了应对上述压力,侨光纺织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避免生产线对人员的过度依赖。
王世民向记者算了一笔数,近两年来,该公司先后投入1.4亿港元添置了500多台行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电脑编织机来淘汰原有的3000台落后的手摇织机,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部分工序人均产量比技改前提高达20倍。
记者发现,我市一些其他纺织类企业在机械化方面也开始行动。比如,三角镇的民森纺织、金三角制衣等企业,就通过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在普工招聘方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特别 “吃紧”。三角镇党委书记黄泽科告诉记者,他们节后在走访企业时,也鼓励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
与侨光一样,中山市美捷时喷雾阀有限公司在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减少对人的依赖方面也迈出新的一步。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用工需求增加与招工较难之间的矛盾,在这家中国气雾剂阀门最大生产厂家和供应商企业中也成为大难题。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中山工业装备制造研究院的牵线下,该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目前 “喷雾阀高速自动装箱设备”已在该公司流水线上派上了用场。
据该公司介绍,以前一条流水线大概每分钟可装240件左右气雾剂阀门,现在用上这个设备之后,每分钟可达到 350-360件。
发表于2012-03-07
发表于2012-03-07
■用工难从“普工荒”转向“技工荒”
在2月份,各镇区政府部门以及人才市场都积极组织不同规格的招聘会,以帮助企业尽快落实用工需求。记者从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普工荒”不再像前两年那样严重到让企业家心慌,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精减内部构架,以及与培育机构合作定向培育员工等措施,企业有了各种应对“缺普工成常态”的妙招。
沙溪的服装企业尝试将生产线承包给车间组长,招工等问题由各个组长解决。据记者了解,组长们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动员七大姑、八大姨的力量,招揽到所需员工。这种将一个重包袱分解成几份来解决的办法,目前在沙溪的企业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不过,企业又有了新的招工烦恼。企业在危机之中不惧变革,投入巨资上马自动化生产线,甚至建设自有实验室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但是这些设备和这些自主研发产品,该由什么人来操作和实现?企业明显感觉到,在新用工模式下,技术工人的缺乏,成为技术创新和升级的一大关键障碍。
在港口镇前不久的一场招聘会上,有企业将技术工人的月薪开到了6000-8000元,但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却不多。据劳动部门人士分析,技术工人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仍然是脱节的,再加上,年轻一代工人普遍不爱干技术活,嫌脏嫌累,而大专院校学技术的大学生,也不愿意深入到生产一线,而是偏爱坐办公室。
古镇的一些灯饰企业很苦恼,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强工业设计,完善研发部,但是能够将图纸上的创意设计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才算实现了整个升级过程。“我们需要大量的、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将设计变成可以批量生产的产品。”古镇劳动部门负责人称,古镇灯饰企业现在最缺的不是普工,而是技术工人,尤其是技术管理型人才。
如何引进和培育能够操作先进设备、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技工人才?企业目前普遍只能各显神通,有的企业内部培养,有的企业与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企业呼吁政府部门能在这方面给予更多政策和职业教育支持。
发表于2012-03-07
■优化生产线成企业内部升级首选战略
企业将以前粗放型生产线改造成现代化生产线,不光是为了应对招工问题,也是企业升级发展的首选战略。在这方面,大企业集团做出表率。
近日有媒体透露,苹果iPad平板电脑代工商富士康已在 iPad 3及其他产品生产流水线当中引入X 光检测系统,目的就是提高相关代工产品的成品率。从富士康最新生产措施看,该公司管理层似乎很重视提高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程度,目的是降低劳动力开支。
据媒体数据,目前富士康员工量约为120万,富士康计划在工厂中增加超过100万台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将取代原先由人工承担的相应工作。
中山的家具龙头企业美盈集团,在原材料上涨、劳工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之下,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建起了机械雕刻中心。一人控制三台,一台设备的效率是人工雕刻的4倍,而且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
在港口镇的台资阀门代工企业,2008年之前全部为国外品牌代工,粗放型生产导致产品不良率总是难以控制到理想范围内。2009 年该企业投资建起了国内唯一获得CAS国际认证的实验室,引进了自动化机器手,开发自有品牌,提高产品质量,一举拿下北美市场几笔大订单,确保了在北美市场的单项领先市场份额。
发表于2012-03-07
【观察】
我市正规划“数控一代”技术路线图
前不久,广东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动员大会召开。在大会上,使用数控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渐成企业界的共识。自金融危机之后,数控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被重视。目前我省公布的相关规划方案显示 , “数控一代”是工业设备实现由电气化向数控化转变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该工程计划用5-8年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工业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改造。中山工业装备制造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牵头为我市 “数控一代”发展编制技术路线图。
记者获悉 ,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组织开展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着重针对数控技术推广应用自身的特点,在纺织机械、印刷和包装机械、轻工机械、建材机械、塑料机械及其他行业机械全面推广应用数控技术,提高我国机械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进机械产品的科技进步。
中山市的制造业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年来先进制造业更是蓬勃发展。机械化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提升改造传统制造业,增强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推动先进制造发展的一重要标志。
记者从市科技部门获悉,全省将积极并配合国家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 。 “十二五”期间,省科技厅将整合资源,设立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科技专项,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大力支持数控技术在典型行业的应用示范,并在条件成熟的高新区和专业镇等产业集群和区域中推行区域示范,以高新区、专业镇为组合方式,推进数控技术在区域支柱产业链中的推广和应用。高新区着力发展数控技术研发设计、核心生产环节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业镇重点开展应用示范,带动区域内相关数控产业链的形成。
有专家认为,中山专业镇经济在全省专业镇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促进中山专业镇内纺织、五金、家电等传统制造业升级意义重大。
发表于2012-03-09

普通易找,技工难啊

发表于2012-03-22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