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盘缠贵”不是理由“工作忙”也不能成为借口 亲常回家看看父母

发表于2012-10-24
由于经济压力大等原因,“常回家看看”成为不少中山外来打工者的奢侈想法(详见本报昨日A3版报道)。那么,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城市白领又是否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呢?有白领表示,有限的假期会让他们“力不从心”,不少网友认为,无论多忙,对父母也要常怀感恩之心。
发表于2012-10-24
外来务工者:
周末常加班探亲成“奢侈”
3年前大学毕业后,小刘(化名)便离开福建老家到中山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他十分恋家,每天至少给家里打2次电话,以排遣对新城市的陌生感。刚到中山的第一个月,光是电话费就让他的工资所剩无几。
发表于2012-10-24
“我离开家前跟父母说,我会争取一个月回家一次,工作后才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小刘说,虽是初来乍到,但“加班”已成为他周末的关键词。“一旦接到客户电话,就知道我的周末毁了,刚买的回乡车票也作废了。”小刘表示,不定时的加班任务甚至让他不敢出远门,刚认识的朋友也逐渐疏远了他。
于是,父母的态度从开始的理解逐渐转变为责怪,还建议他辞工回家重新觅职。“难得回家一次,父母热情的态度让我感到内疚,我只能不停地解释,希望他们能谅解。”小刘说。
发表于2012-10-24
小刘也曾考虑将父母接到中山,但被父母拒绝。
本地白领:
个别白领对“家”的概念模糊
本地白领小卢(化名)在本地从事媒体工作,父母则在黄圃镇经营腊味生意。从小在石岐外婆家长大的她,对家的印象不太清晰。结婚之前,由于父母平日很忙,她回家的频率维持在1个月1次左右。由于每次回家仅限于吃饭聊天,更多的是一个人“宅”在家,小卢觉得十分无聊,相比之下,她更倾向于跟城区的朋友一起玩耍。
“高中时我曾在黄圃镇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我最终选择了住宿,并没有走读。”小卢说,她在黄圃很少朋友,如今的朋友圈也集中在城区,这是她少回家的原因之一。结婚后,小卢将回家探亲的日子定在节假日和双亲生日;怀孕后由于行动不便,小卢回家探亲的次数就更少了。
“我有个朋友父母住在小榄,每逢周末都会回家探亲,我听着就觉得很惊讶。”小卢说,由于她已习惯了城区的工作生活环境,加上父母整天忙着做生意,回家探亲与否对她而言已不太重要。
发表于2012-10-24
■网友看法@@@@
发表于2012-10-24
要常回家看看
发表于2012-10-24
要常回家看看
发表于2012-10-24
最好的幸福就是陪在父母身边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