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一个开发商的肺腑之言:现在买房将来悲剧

发表于2011-11-25
“先成家,后立业”!中国作为一个千百年受着这样人生模式影响的国度。

成家,有一个房子,成为一个婚姻成立前提!有人笑谈:是中国的丈母娘,逼高了中国房价!

作为房地产人,我们真的很感谢那些丈母娘。

作为一中国青年,25岁到了一个成家的年纪。

现在我负责的几个售楼处,婚房逐渐成一个主流。

买房子的99.99%的人需要按揭,买房子的90%在25-30岁之间。根据我的统计,只有不足5%是靠自己的实力,不需要家里的资助买房的。当然还有一些富二代,家里早在他几岁的时候就为他准备下几套婚房。这个毕竟大家就不要羡慕了,羡慕下去,只有撞墙死。

举一例子:我一个别墅项目,一个某局局长,为他的儿子和情妇买了2套别墅,一个作为婚房,一个作为爱巢。我原本以为他孩子没有20也有18了,后来他小媳妇(离婚后再娶的)抱来的时候,才发现他儿子刚满月,老来得子,真是一大喜事啊,买一套别墅庆祝一下,我本来担心他儿子太小无法办贷款,这个局长倒是替我们着想,一次性2套全款900万,公务员知道低调,给我们财务转账,没有开着它的别克小车拉现金来。
发表于2011-11-25
(2):我这里没有那些所谓专家的数据,在用行业事实去驳倒这个谬论之前,我想先讲几个例子。现在的80后很难了解80前的一些事情,除非读书或者像老年人请教。

我在研究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现象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媒体舆论引导经济的秘密。

案例一:在70年代,电话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舆论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富裕人群的象征,是身份的标志。那时候有一部电话,可以被神化到领导干部的层次。

所以,在上海即使安一部电话5000多,也有很多人排队去买。图的啥?身份,面子,潮流!媒体舆论引导之。现在座机5000元?笑话,前不久,移动跑去家去,免费送了一台给我妈。我妈还嫌家里电话多。丢一边去了。

案例二:结婚三大件。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而80年代,结婚时的”三大件“就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涨船高了,更新成电脑、空调和摩托车。

如今,结婚“三大件”被默认成“三大子”,即房子、车子和票子。每一个时代的商品工业的大发展,都便随着舆论引导。
发表于2011-11-25
不引导谁去拼命买彩电,洗衣机,不引导这些海量生产的产品卖给谁?这些企业怎么发展,国家怎么增加GDP?大家想过没有,昔日昂贵的电话,冰箱,彩电,现在说起来是不是不值得一提?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的?

我想无非的供求关系。当一整个国家在渴求一样东西的时候,这个的东西在一段时间内是稀缺的。大家争抢,就有商人涌入这个行业,就有投机倒把的人炒这个东西。70年代,自行车可是大件,谁有谁是NB人物,现在谁还买不起自行车,那时候就是买不起,有人屯自行车谋取暴利,现在谁囤积自行车啊,谁傻帽!

现代人开始囤什么了?房子呀。国家大力发展房地产,现在舆论是结婚必需有房子。大家都在抢这个东西,媒体制作这个房子稀缺论。制造房子价格有涨了,一个月涨几百上千。

从经济学角度讲:当需求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一段时间内,房子会疯狂上涨,加上中间投机倒把人的炒作,房子更是非理性上涨。

更多的人,资金,热钱涌入这个行业,去疯狂的买地盖房子,我接触过的开发商有很多是做其他行业有点余钱的,看到自营经济一年赚的钱还没有一个楼盘一个月赚的多,个个疯了一样涌入地产圈。做面粉的,卖鱼的,做鞋的,捣鼓蔬菜的,都涌入这个行业,疯狂买地,疯狂建房。
发表于2011-11-25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在建房子。当房子的总量超过购房者的需求量时,结果会怎样?

列位想过没有?在全国有多少套房子?未来5年会建多少套?

现在社会独生子很多,再过10年。最简单的估计:孩子父母一套房,老婆父母一套房,小2口还有1套房。还算平衡,等再过10年,双方父母去世,这样一家就3套房。

再过10年,这个父母还会为孩子再买套房吗?到时候房子还会永远上涨吗?大家有房子住了,买房子的人少了,房子还在涨?卖给鬼去?

所以说:房子永远上涨论,是绝对谬论,照现在的疯狂速度,用不了20年,甚至15年,房子就悲剧了。
发表于2011-11-25
城市化进程到什么程度?

北京涌入,济南被涌入,东营还被涌入吗?

国家十一五计划:其中一条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开始山东试点,大搞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村城镇化,3-5年部分试点农民可以住楼房,大大平抑四线城市的上涨。

农村城镇化。这也是城市化的一部分,并不是全国12亿人,10亿人是一二线城市就是城市化了。在美国也达不到。农民总归是大多数,而且未来新农村建设。传统的农民将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是新农民的增加,有土地,有乡镇企业收入,有楼房住,去北京干嘛?扫大街去?当保安?搞笑。

另外国家十二五计划规划提出:每年在一、二线城市,新建600万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5年就建3000万套,可以解决一亿涌入城市的新农民的需求。另外,据我5年从业经验表明:现在不仅是大城市,楼房空置率高,甚至县级市的楼房空置率也在迅速增加。
发表于2011-11-25
济南我的一个客户有7套房,他们村(城中村改造,洪家楼附近)和他一样有4套房以上的村民占大多数。

还有北京,温州的客户趁着全运会来济南炒房的,一出生就买一个单元。鲁能领秀城,交房1年多了,入住率不到50%。

一多半的房子空着。

房产税的征收,以3%计算,那些手里有3套房子的炒房客,每年上缴数十万的房产税。他们要换房贷和利息,又要交税,此时会有大量二手房出手。

一个是进城减少,一个是房屋增加。城市化带来持续的房价上涨。这个谬论也不攻自破了。

如果你相信,10年前上万元的手机,电脑,摩托车现在可以轻松买到。

有理由相信:10年后,房子将不是问题。
发表于2011-11-25
先租房吧,不要用最具想象力的黄金10年(25岁-35岁)给银行、开发商打工。

年轻人买房,无疑是透支了短暂的青春和对未来长久的想象力。有很多人还透支了父母的晚年。

曾经,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人的梦想;曾经,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是中国人的痛苦。

今天,中国人依然梦想着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

房子影响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关注和记录着人们的梦想与现实、记忆与理想。

写这些东西,是否属于另类的范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想贷款买房子的年轻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还需牢记“贷款有风险、买房须谨慎。

发表于2011-11-25
20年太久,看看十年之内吧,现在面临买房的TX,不可能10年后小孩还不上幼儿园。

房产的本质是土地和户口,这两样你觉得会变么?房产是必需品,不可替代,不是普通消费品。

1。户口的重要不用说了,关联到社会保障、儿童教育上学,不想丁克的TX一定会有所考虑。

2。那么土地呢?社会资源和国家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买房是来追逐城市资源的(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也就是说,本来不稀缺的东西,因为与这些资源挂钩,大家在竞争这些稀缺资源的过程中涌向城市,造成大中城市的“拥堵抢购”,根据供求关系,价格必然上涨!
发表于2011-11-25
除了以上两个本质因素之外,还有两个外在因素:
一是国内货币的泛滥发行也是元凶之一,大略估计,由于通货膨胀,你手里的钱每7年购买力要下降一半,不看别的消费品;
二是国家在滥发货币的同时又要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用周小川的话理解就是:地产是最有效也是最大的一个货币池子。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要求“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也就是说,国家政策是托市的,他不希望地产快速上涨的原因是担心过快上涨之后的崩盘,国家从来没有主观和实际行动来降房价,从来都是稳房价。08年底开始的托市政策直接导致09年的房价飙涨。08年跌了多少?不到10%。所以说近5年不要做梦了,跌20%就很不错了,稳定压倒一切,跌了20%就谢天谢地。

真正坚挺的是1-3线城市,土地永远稀缺,户口永远稀缺,工作机会永远比小城市有吸引力。而有多套房的毕竟是人口中的极少数。
4、5线城市的土地问题不大,户口问题也不是太大,为什么现在还在涨?主要是外地赚钱返乡置业的,主要是打工者。 这一波完了之后,4-5线城市基本就歇菜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