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幸福中山历久弥新的执政理念

发表于2009-10-19

开栏语

10月10日,全省建设宜居城乡工作现场会暨第十一期书记(市长)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班在我市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作为全省宜居城市试点市,中山的创建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宜居中山·幸福家园"系列报道,全面立体反映我市城市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敬请关注。

中山是一座充满“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精神的幸福城市,这座以占全省1%国土面积、2.6%总人口的小城市,却创造了多年全省第5的经济总量,如今户籍人均生产总值已达1.4万美元,城乡收入比为1.8:1,城镇化率为86.7%,不仅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而且承担起创建全省宜居城市试点市的重任。

中山缘何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珠江口西岸令人瞩目的现代化城市?10月10 日,在全省建设宜居城乡工作现场会暨第十一期书记(市长)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班开班仪式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一语中的:中山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的理念和幸福的追求来建设城市、经营城市、发展城市,走出了一条保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幸福中山折射广大市民的认同感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曾先后获得过 "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和谐之城"、"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相比由官方评出的一块块"金字招牌",城市管理者们却对我市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一民间评选情有独钟。"因为这每一票都凝聚着市民对我们城市的认同。"李启红感慨而道。

"城市不仅仅是高楼大厦,更是人们心灵归宿的家园。"李启红对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一言深有感触。"作为城市管理者,我们一直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责任,努力打造现代城市,精心构筑幸福家园。"

这样的执政理念历久弥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市就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努力建设 "碧水蓝天绿地花鸟城"。2004年启动创建全国生态市工作,投入100亿元建设了一批生态环保工程,目前生态市创建已通过省级验收和国家技术核查。

■最大的惠民就是建设宜居中山

宜居城乡是科学的系统工程,是以城乡生态综合平衡为基础,以改善和发展民生为核心,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保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实现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为目标的城乡发展复合系统。我市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近年市财政6成、新增财力7成投入民生工程建设,实现了安居建设全覆盖、通讯网络全覆盖、医疗卫生全覆盖、均等教育全覆盖、文体设施全覆盖。

伴随着碧水工程、治污工程、绿化工程、清洁生产工程的全面实施,畅通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城市政务优化,市民在"博爱、创新、包容、和谐"城市共同价值观的塑造下,越来越领略到绿色中山、平安中山、和谐中山的魅力。

李启红说,面对新的发展要求,中山正把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主轴线,努力建设"一个枢纽、两个基地、三个试点",即打造珠三角三大经济圈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沿海产业带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珠江口西岸重要服务业基地,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和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全面增强城市优秀文化、优良环境、优质产业的"三优实力",加快向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新型城市迈进。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