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价上涨能够持续多久?

发表于2009-07-13

最近房价飙涨,引发地产股大幅上扬,有人高呼房价泡沫再来,有人坚持房价上涨具有坚实支撑,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观点之争。对投资者或投机者而言,更关心的是何时卖点出现,何时又会出现买点。

 

需要说明的是,我对房价的涨跌还是非常理性的,有心者可以看看我去年写的那个《房价为什么要下跌?》,起始日期与终止日期,再和股市里房地产股票的K线对照一下。在去年11月份深圳一个朋友过来的时候,我是向她推荐买北京的房产的,即使全国别的地方房价低迷,北京也会不错,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了的。

 

北京是中国人的北京,也是世界人民的北京。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大官僚或者小官僚,在外省弄了不少钱之后,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有多少矿老板,每天挖出的矿,换成太多的钱之后,很多也沉积成了北京的房子;还有更多的外省进京的大学生,四个老人和小两口一起,换一套北京的房子。当然,也有不少老外,拿着6:1的美钞,很轻松地就能在北京置业。所有这些,都是巨大的做多力量,而做空的力量,只有网民们的口水!

 

这一点,在05年我就看到了,老实说当初我的本意是觉得房价有泡沫,所以要对比分析一下中美两国的房价,看有没有办法戳穿房价的泡泡。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尽管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极其不合理,要花一辈子的收入不吃不喝才能买到今天的房;而美国人只需要花几年的收入,就能买一套美国的房,一辈子的收入能够买二三十套中国的房子。因为咱们加入WTO了,美国人使用金融工具或者变通的方式,可以方便地买入中国的房子,然后等中国人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卖给我们。因此,单纯从交易的角度来讲,房价很可能一步就会和美国的接轨,而不管中国人的收入状况如何!

 

正是基于这种担心,我在06年开出的降房价的第一剂药方就是要限制外国人买房,否则,老外就能把房价推得跟美国一样高,树立一个标杆,根据比价效应,其他的房价必然会跟随上涨,对于炒股的人来说,这种现象太司空见惯了。这也是从金融战争的角度来看的,当年日本人就是这么被美国给搞死了,如果不是他们自己搞出个次贷,中国如果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本来很可能也会中招的。

 

降房价的第二招是限制贷款炒房,请注意,是炒房,而不是买房。金融战总是伴随着房价的大幅起落,日本衰退如此、亚洲金融危机也是如此,好在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且干预起来毫不手软,不象西方的自由市场派那样还有道德的负罪感,水都淹到嘴巴了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争辩是否要尊重市场的选择。这个中央政府必然会时刻保持着对房价泡沫的警惕,时刻保持着对银行资金安全的警惕,其实房价有泡沫并不怕,怕的是你用别人的钱去吹泡泡,最后泡泡破了,炒家赔20%,银行的储户和股东赔80%,为了社会的稳定,最后又是国家买单。

 

第三招是大建保障性住房,从加大供给方面来调控房价。这个道理很简单,学过微观经济学或者卖过白菜,都很容易理解。政府控制着土地,也有自己的建筑企业,只要想干,总是可以的。

 

这三招有没有效,现在大家应该都有结论,记忆稍微好一点的人会记得房价正是从2007年10月开始显现下跌趋势的,那时候,三招刚好出齐,保障性房子虽然刚开始建,房价就开始大跌了。这一点也正表明了房子的金融属性!

 

最近为何房价又开始上涨了呢?主要还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太深,为应对金融危机释放了很多的流动性,由于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太差,前景不明朗,这些流动性首先必然会进股市和房市,获取波动利润,这是大的背景。其实央行或银监会应该知道,现在进股市或房市的资金,有多少是银行的贷款的,市场人士只会定性地知道肯定有很多贷款进房地产了,本来是以刺激实体经济的名义,却无法界定其比例。如果央行和银监会都不知道,那风险就完全不可控了。

 

房价涨的另一个因素是,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那些挖矿的,还有大小官吏,以及包括很多其他类似的富人,他们的财富并非靠自己的创新能力,而是把大众的财富据为己有。在这种情况下,收入房价比尽管不合理,却不能构成对房价上涨的约束机制,绝大多数人买不起房的时候,房市仍然有大量的资金推动上涨,直到泡沫真正的破灭。这时候,收入租价比会显得更加理性一些,因为,过高的租金,自然会将低收入的岗位排斥在北京之外,产业会转移。

 

房价涨的最后一个因素是去年我去深圳,看到同学买了两套房子成了负资产,压力很大的,回来后对高房价基本就不攻击了。相信政府也有这种考虑吧,前面讲的那三招,实际上都出现了松动。政府一直会给出路的,比如530半夜鸡叫,后面还是给了人逃生的机会吧?!在现实的经济社会里没有绝对的对错,而只是多种因素的权衡。

 

回到标题,房价的上涨能否持续,还是重回我06年的观点,看政府的出手吧,如果重新祭出那三招,把房价搞下去毫无问题。而且如果开始征收物业税的话,房价肯定是要下跌的,别信什么它会推高房价的鬼话,说这种话的人毫无经济学常识。最后,如果各级人大的代表能够由公民直接选举的话,那么恭喜很多一知半解的经济学家,收入房价比要开始起作用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