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高房价掩盖了多少腐败

发表于2009-11-18
 黑金黑土成为眼下中国流行语/时尚窗口。但多年的高房价掩盖了黑字,放大了金字土字,自然的,伴随着房价的节节高,许多腐败成为流水,让我们翻开历史,查找那些被淹没的腐败吧。

    软腐败一:用方案换效率。

    逃避管制的方式之一就是特定时期产的地标性建筑、阳光工程、政府形象工程,有些还是政府指定的。在这种政府主导思想下,用方案换效率既方便了开发商稀释土地成本,也方便了政府形象树立与将该片区做熟,后续地价也上来了,财政前景亦更加乐观。

    现象1、综合用地规划超星级酒店。我们到一些发展中城市,会看到一处黄金地段,作为综合用地出让,该出让用地的唯一前提条件就是政府明令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在政府的要求下,开发商通过提高容积率来稀释成本。

    现象2、开发商通过方案突破规划条件限制。在城市总存在一些龙眼位置,谁都知道这块风水宝地的价值所在,容积每增加一个点带来的是财富成数百倍的增长,所以开发商在拿地时是不计成本的,拿地后,只有无限提高容积率才合算,这个时候,方案往往做得非常漂亮,并且成为该龙眼地段的地标性工程,有些更在营销上挂上了带有政府色彩的噱头,政府也默认了,因为默认规划新方案,等于默认了过高的地价,同时此举至少可以形成快速改善效应,比囤地强多了。

    现象3、配建市政设施抵地价。也有许多城市,通过将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囊括在土地出让当中,由开发商承诺代位建设市政设施来换取土地,如建设公园,代修道路,搬迁城市功能升级后的重要配套如垃圾站场等。

    软腐败二:用商务换住宅。

    城市的什么设施建设最适合政府味口?商业商务设施。因此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新建区,在出让大片住宅用地的时候,往往带有一定的商业商务配套条件,比如修建现代化的写字楼,固然这个城市并不需要如此的高等级上规模的写字楼;又比如修建带有所谓人文属性的商业风情街区,带动新建区的繁华,事实上,谁都知道没有人气的时候修建这类街区是没有商业意义的,储备意义明显,但为什么开发商乐此不疲?背后隐藏的就是与政府的交换。

    泛腐败一:集资建房名义的公务员小区。

    发展中城市最多,主流城市早期为之。现在依然占有很广泛的田地。在一些城市推广集资建房,事实上包括定向开发与福利分房两块,其中,集资建房往往依企业名义,只要企业有地,并且该地块所在区域规划总体属于居住组团,即可进行集资定向建设商品性住宅;这是其次,更主要的是政府依据这项政策打了擦边球,由一些现金流比较充实的单位,政府给一块地,交待给开发商建设成住宅区,其实土地性质并不是商业出让用地。

    泛腐败二:城中村改造与还建区。

    从城市发展而言,在城市化城镇化的时候大量建设还建小区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但如果没有量的控制,土地属性不明确,规划条件不刚性并且无土地利用计划条件下睁眼闭眼的那种,只能归于小产权房,但由于政府介入所以产生许多不齿行为。

    其一就是以地换地,比如整体是五千亩地,政府收走四千亩用作财政来源,另外的一千亩作为补偿,这些福利并无法到达村民手中。而且在交换的时候,往往由村级行政机构直接与开发商洽谈,地价非常便宜,村建设房子归属小产权房,开发商给予村民部分就业岗位。

    其二就是增建与扩建,许多改造区出现了沿街商业,大型专业市场,事实上这些都是集体用地上的违规建筑,但因为政府为了开辟财政渠道,往往不了了之。

    其三是产生于城中村改造与还建名义的集体用地流转,严格意义上只有国有使用权可以流转,但在土地财政要求下,城市建设管理法的空洞让地方政府可以局部通过城镇化来让集体用地产生流转,期间的黑洞财政在许多地级县域城市蔓延。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