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为了买房:老百姓如何不心慌?

发表于2009-11-12
  老百姓买房本是好事情,但由于卖家的种种手法,他们感到有诸多不解,比较普遍的感受就是心慌,既心慌将来必须承受的重压,也心慌排队及选户型那种激烈无序的竞争,以及担忧看中的买不到,将就着的太多,并且水到底有多深说不准、摸不透,最揪心的是“明明报纸电视上说房价大跌,一到售楼部,那些人简直象疯子,仿佛迟了就没有房子一样”,王大娘无奈而后怕地言语着。
    王大娘的心慌来自宏观微观多种因素,但最为关键的,根子在政府,源头是开发商,形式上或言帮凶是营销机构。
    笔者陪着王大娘走了一程,兹有下述的素描。
    目前繁衍于深圳,发扬光大于全国的所谓VIP解筹营销,浸淫着各地楼市买卖过程。稍微隐蔽与变异的,象万科的青年置业计划,指定房源的博弈优惠,象金地的引进附加成本削减,即让装修供应商承担薄利多销的责任进入到买房优惠链中。万变不离其宗。
    进了售楼部,我们看不到有多少房源待售,是些什么价格,也无法知道以前卖的什么价格,这是预售许可后的情形。如果是未取得预售许可的楼盘,往往就是详细热情地让你登记需求意向,并告诉你登记了你才有可能买到该项目通过模型表达的那么漂亮的房子,至于是否确保拿得到手,到等几段时间云云。
    王大娘不解,
    1、他们怎么就不照着集市的规矩呢,萝卜白菜摆出来撒,本地萝卜价高,进口货便宜,咱们也不是不讲道理嘛。
    2、你说明明广告里说的总共才200*套房子,凭什么提前让这500*人登记来着?
    我说,大娘可不知道,现在政府也没有法律要求开发商公布房源,并明码标价,对成交了的还有个备案的说法,这预售以及没有取得预售许可之前,人家要怎么着招咱们,政府可没法管。
    至于为什么200*套房运用了500*人来登记,是因为开发商想卖个好价钱,你没听他问你问得多仔细吗,他们会集中分析这500*人中哪些有钱哪些次之,再通过价格来让一部分处于边缘的买房人退出,同时如果开发商想保留些好房子将来再卖,也许500*人里头将角逐的可能只有100*房呢?
    大娘半信半疑,不大踏实,说到别处兜兜。结果是找着了一家明确卖房子的,你可以看到某套型几层是多少单价,但人家标价里让你还是心慌,因为开出了让人纳闷的条件,只需一万元就可以获得价值六万元的装修,这钱哪个出啊?
    ……
    这个案例说明一个严峻的现实,开发商销售管理方面缺乏规章约束。也是房价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表于2009-11-18

永怡商城的业主,大家来报个到,团结就是力量.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