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要求打压楼市和股市很无知

发表于2009-07-28

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现在很多资金已经潜伏在股市和楼市,造成了市场的泡沫。根据一些主观主义者的描述,大约有20%的信贷资金入场。其实,别说没有这么多资金入市,即使有这么多的资金入市,对现阶段来说,也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情,还可能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资金潜入股市和楼市,要比潜伏在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资源强得多,如果那样,将会引发大通胀,但现在潜入楼市和股市,这两个市场有能力消化这么大资金。

 

这些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还处于去库存化严峻的阶段,进入一些市场还没有完全复苏的产业,无疑风险更大。资本有疯狂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既然现在产业结构尚未调整完毕,剩余产品还很多,还处于越生产亏本越多的境地,资本为了保值,暂时性的规避风险是可以理解。

 

更重要的是,如果天量资金进入的是资源型产业,很可能很快导致一场大通胀。比如,资本恶炒原油、粮食、钢铁、铁矿石、稀有资源、煤炭石油等等与生活成本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那是对实体经济冲击的更大,物价可能在去库存化还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出现飞涨,不知道那些学者们有没有想到: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虽然说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泡沫,但是,对于通胀的压力在减轻,不会出现其一部分产业处于寒冷的通缩阶段,另一部分产业处于高通胀的局面,半江瑟瑟半江红,这种局面一旦出现,经济风险更难控制。

 

因为老百姓工资难以在短期内增加,很多人的工资可能是在减少,还有很多人在失业,如果与生活成本相关的资源类大宗商品迅速反弹,这将会使得人们的生活成本大幅度的增加。

 

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最近温州人开始抄底开矿权,温州投机客不炒房炒镍囤积4万吨的传闻也屡屡横空出世。从国际上来看,近期国际原油被恶炒,使得通缩压力依然很沉重,但部分通胀的压力也很大,也给整个世界的复苏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另外,如果任由资金滞留于银行,银行风险就会凸显,银行赚钱的基本原理就是吃利差,大家如果还把钱存在银行,最近储蓄意愿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银行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我们经常说楼市是对冲通胀和通缩的一个工具,主要是指的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于土地价值溢价的考量。如果经济环境向好而其地块周边环境升值了,我们就说房屋保值了;反之,由于楼市开发周期比较长,而且国家控制土地供应量,可以在通缩的背景下,使得房子能够不至于贬值太快,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

 

这是为什么在危机过后,很多人都选择买房子的道理所在。而且,你不能限制别人不要买,因为人人都想买房子,是一种理性的抉择,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这种背景下,楼市和股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火爆,但如果说是泡沫,那还是为时太早,股市在一年的时间内从6124点跌到1664点,现在回到3000点上风,也很难说有泡沫;楼市去年低迷了一年,很多日成交量都几乎为零,今年上半年的一线城市的大幅度反弹,是对去年悲观预期的极端修正。至于楼市,我们完全可以控制住大局,2007年那么疯狂,管理层只出了几招就让楼市低迷一年,现在不是要房地产来拉动经济腾飞吗,如果打击楼市和股市,经济真要呈现W形状,那些主张者能负起这种责任吗?况且,一些从银行和其他产业转移而来的资金主要是炒作大别墅概念,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中小商品房基本上没有多少大资金愿意炒得。

 

打压股市和楼市的论调只能把资金逼到无路可投的境地,民间资本也难以启动,现在再楼市和股市双重强项指标的指示下,很多民间资本开始启动,在楼市和股市以及一些产业找到了一些缺口,这是好事情,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不顾实际地危害我们的经济呢?更有甚者,打着民生的旗号,攻击国家的经济政策,无知者祸国殃民的暴露十足。

 

很多人认为,管理层不会看到一些经济情况,实质上来说,管理层是站在一个统考全局的角度看待一些问题,能够把握主流,及时应对各种问题;而很多井底之蛙聒噪之声甚嚣尘上,只能更加显示其目光短浅而已。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