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楼市五大病因

发表于2009-11-09
 一、开发商与政府的不良关系

    开发商与政府始终无法亲和。但又谁也离不开谁。

    其实,开发商完全可以与政府坐在一起商讨如何让这个市场圆满一下。包括:

    1、用利润换成本。地价与税费具有不同的性质,土地是政府代位行使资源决策权收取的全民财产,所以土地收益是可以与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全民分享的,因此政府可以削减这部分财政基础,通过市场得来的土地,根据其进入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来进行必要的削减,比如地王,固然地价很高,但如果其开发产品满足了政府一定时期对市场进行调节的要求,则政府可以通过主动调减地价收益,当然也可以是修正有关规划的约束条件,达到平抑房价之目的。降低地价的部分直接与房价挂钩。而税则是市场供应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所以税收刚性应予维持。但作为第一种课税所得,政府依然可以通过返还等方式,鼓励开发商开发普通产品与低价产品。

    2、用再投资换品牌。以前新世界做项目,往往是帮助政府或参与政府的大型市政设施建设,用微利投资来建筑拿地优势。不如将这一开发模式普遍化,鼓励开发商再投资于项目周边的配套建设,包括修建区域城市景观,提供普及性配套而不是将某种配套建立在项目独有基础上,然后作为卖点来向消费者收取高额利润价格。那么,接下来,开发商将资金用于部分市政资源与公共产品建设,政府可以观察其开发产品的价格决定是否给予品牌支持,这就要求改变土地供应方式,不唯招拍挂是从。

   二、差别信贷

    如果在实体投资领域,差别信贷说明了银行机构市场化经营的程度,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由于楼市,土地并不完全私有,土地出让比率与出让时间以及底价都由地方政府决定,并且除楼盘具体出价由开发商订立外,政府把持着税费、首付比与信贷额度等关键性消费要素,因此被冠以“政策市”。

    楼市既然依然是政策市,那么不妨打消差别信贷的差异。取消差别信贷,主要有两种思路:

    1、取消信用贷款,也取消所谓质押贷款,但此举让大开发企业更强,中小开发商更弱。

    2、由政府决定可以授予信用贷款的项目,从项目规模、开发商品性质、开发商品规格、开发产品提供时间与信息是否公示等方面,通过政策化提示,再交由银行决定执行信用贷款的量度。

   三、标准存在垄断

    中国有许多普及性标准由于没有进入到法律法规条文,成为开发商的独特性卖点,并获取超额利润。比如恒温系统,恒湿系统,比如建材立面推广也缺乏统一有效标准。这让一些所谓环保产品,超级生态产品大行其道,事实上老百姓并不能享受其中的好处,却无端加了许多价格。

    比如住宅性能认定,住宅分级,住宅认证制度以及住建部以前的康居示范工程,现在的一些生态环保牌子,将标准与牌子严格分享,让开发商拿钱换牌,既制约了牌子的含金量,也限制了行业标准的现代化与与时俱进。

   四、地价存在严重的畸形

    中国地价问题一直存在,大的如产权问题,以及由产权导致的土地二元制问题。小的就多了,具体与房地产开发有关的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畸形病症。

    1、订价机制。招拍挂这种市场化形式,有一个前提就是信息的管制与信息的公平,事实上地方政府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信息的流失意味着地价的流失。地王的争夺,某种程度上是信息流失在前,拍卖在后,开发商真会那么疯狂,仅仅因为土地绝对量的稀缺就胡乱举牌吗?关键是他们得到了一些价值信息。

    2、价值内容界定。一块土地,时间价值只是其一个方面,与稀缺性相关,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地段值,这与城市化与市政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界定土地级别是动态过程而不是阶段性调整的事情,有些城市土地定级后几年甚至十年不变,显然,靠招拍挂推涨的部分不足以支持地段值的变化,以致有些地方土地拍出了,市政设施落后了,有些项目于是产生的囤积效应,这是行政效率低导致的土地垄断利润。

    3、拆迁重估问题。现在政府会按照现值来评估拆迁成本,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拆迁与被拆迁者的居住条件与所在区域的开发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城市功能性拆迁,如果按照现值提供现金补偿,有可能导致再投资消费过盛,从而导致区域房价提升。相反只有那些穷户区拆迁,可以参照现值予以实物或现金拆迁还建。

    地价导致房价波动已经呈现如一定规律,这也是为什么开发商手中囤积十几年开发量,依然高喊缺地的原因所在,他们已经掐紧了政府的地价缺陷。

   五、以肥为美

    中国在唐代曾经流行以肥为美,汉代以苗条为美,现在又重复了盛唐遗风。

    反映到开发商这儿就是豪宅盛行,大射程大面积大套型盛行,这是一种浪费,更是一种掠夺。

    反映到政府这儿,就是大地块盛行,成片所谓CLD盛行,殊不知市场需求细分,相关地,土地利用也同样存在细分,开发越精细,市场供求矛盾越平滑,房价也越不容易引发诸多怨声。

    反映到城市这儿,就是每个城市都追求生态,都追求山水园林,都追求宜居,都追求都市甚至国际,都指望人口大把集中于此,城市功能跟不上会导致开发急功近利,最终是租价、地价、二手房价、新房价犬牙交错莫衷一是。

    官员们部政机构都把房价挂在嘴边,把调整甚至叫盘整放在案头,不在体系上做文章,当然无法达到目标,最终都付笑谈中。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