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只有一个篮球的藏族中学

发表于2006-02-17
只有一个篮球的藏族中学
——西大滩中学接受周教授篮球和电子琴捐助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由周总理亲自命名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西大滩中学处于全县最偏远的乡镇,同时也是天祝县7个贫困乡之一。全乡共有12638人,有藏、土、满、蒙古、裕固族等5个少数民族。境内山峦起伏,四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处在2600—4000米之间,年平均温度0.2℃左右,年降水350—400毫米,无霜期约130天。自然条件恶劣,常有旱、冻、雹、虫害发生,人均年纯收入只有564元。
西大滩中学的学生都是来自这些贫穷的乡村,平日人们为了糊口已经费尽心思了,再加上孩子的学费,这样的家庭负担是可以想象的,然而家长还是坚定读书是改变现状、改变孩子命运唯一的途径,家长们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读书、上学。同时这样的现实环境也造就了西大滩学生勤奋坚毅的性格。
2005年的夏天对于西大滩中学的孩子们而言是一个不寻常的夏天。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院周教授准备对千乡万才的部分会员学校进行一次走访,在17888网站上周教授发现西大滩中学的网页更新很快,并经常看到这里总能发布一些最新的信息。于是周教授调整了行程,在本次访问中特别增加了西大滩中学。在西大滩周教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接待。虽然只驻留一天,但周教授为学生们的勤奋乐观的求学精神、为老师们敬业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了,看到学校贫困落后的面貌和简陋的教学条件,看到这些渴望求知的孩子,周教授决心帮助学校。
周教授非常关心西大滩中学加入千乡万才后在教学网络化、电子商务以及村民培训等方面的成果,杨校长很有耐心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杨校长主要讲了西大滩中学利用电子商务帮助当地村民卖蘑菇、牛肉、冬虫夏草等,并利用www.yellowsheepriver.com 网站和17888网站进行当地特色产品的宣传。同时学校还利用千乡万才特有的村民培训计划,为当地的村民举行培训,由于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受到了村民和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杨校长的介绍洋洋洒洒,周教授听的非常认真也很激动,看到西部的中学能够做出这些成绩,周教授非常高兴,同时也不时夸赞千乡万才项目利用网络开发西部的大胆设想,从西大滩以及其它的会员学校项目开展情况看,我们也分明的见到了该项目的可行性。随着对学校了解的越发深入,周教授对西大滩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当周教授问到学生们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的时候,杨校长却有些面带难色了,这个时候正巧走到了学校的操场,周教授随口便问:“你们的孩子们怎么没有人去打打蓝球、踢踢足球呀什么的开展这些体育活动的……”,讲到这里杨校长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看着空旷的操场。随行的管理员老师蒲成解释说:“因为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校只有一只蓝球,在上学期使用中还发现的点跑气,现在不能玩了,再玩就无法打住气了,所以孩子们现在没有玩的这些东西,足球场我们也有,但也没有足球,原来有一个,但已经踢破了,存不住气,也就不能用了。”“只有一个蓝球!?”周教授惊讶的问。这时杨校长把话题接过来,“没办法呀,我们条件很不好。不仅如此,学生们的美术课和音乐课上起来也相当困难,音乐老师现在使用的手风琴还是我(校长)当年在这所学校读书的时候使用的,现在已经五音不全了,尽管这样,它也是我们学校唯一的一部音乐器材。”听到这里周教授的愕然已经到了极点,这和我们东部的中学相比存在的落差是无法用言词形容的,但老师和校长对教授的惊讶感到有些不理解。因为西大滩中学还有成千上万像西大滩一样的西部学校,它们的历届学生包括老师和校长都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并走上工作岗位的。没有篮球、排球,使用五音不全的手风琴上音乐课,在这里已经成了极其平常的事情。西大滩中学并没有觉得这是学校教学上的需求。
时间已经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了,进餐的时候,周教授拿出300元钱“这次我们来的勿忙,身上带的钱不多,先给你300块钱,你不要嫌少,先给孩子们买两个蓝球、足球让他们先用吧,这样的话可能对你们的教学会有所帮助的,回去之后我再想些办法看能不能给你们再能解决些更实际的问题……”蓝球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不久西大滩中学又收到来自周教授用以帮助学生购买电子琴的2000元汇款。并且周教授还表示后续要继续关注西大滩中学的发展。
暑期过后,当西大滩的同学们重返校园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仅是崭新的知识大门,还有更加丰富的课余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只是几个篮球、一台电子琴,但在西部贫困学校的学生眼中,却是无不珍贵的,带给他们的鼓励和温暖也不是一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关心帮助西部,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西部人祖祖辈辈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息繁衍,适应恶劣的环境已经是一个生活习惯,我们要帮助他们不仅是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多的是要让西部的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和自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其他的孩子们是如何看待未来,知道在大山外面精彩的世界,打开他们的眼界,了解自己更了解别人,从而激发孩子们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千乡万才长期以来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实现西部人自助生财,学校作为千乡万才深入到西部的触角,借助学校把先进的思维模式和网络技术带到西部,同时引进更多的关怀和资助,希望借此能够帮助到学校,并激发出学校创造财富,进而实现以校领乡的带动作用。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