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理性看待中国房价偏高问题

发表于2009-07-08
最近两个月中国的房价又掀起涨价潮,大有一举突破2007年高点的姿态。房价是否偏高,这次的涨势会持续多久,在社会上引起很多讨论,个人也发表一点浅见。

    首先谈房价是否偏高的问题。《北京蓝皮书》显示,2007年北京市城镇户均年可支配收入为65967元,当年底平均房价是每平方米15162元,按照户均90平方米计算,则房价与收入之比为20.7∶1。全家超过20年不吃不喝才能买满足平均居住水准的房子,看起来房价确实是偏高了。但偏高不代表不会再涨,在经济未恢复到2007年的成长水准前,房价似乎要先回到2007年高点水准了,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是目前仍在刚性需求的高峰期。中国的人口出生高峰在1967年到1975年,与1987到1990年,每年都有超过2400万人出生。以平均35岁购房估计,2002年到2010年是第一个刚性需求高峰,2022年到2025年是另一个需求高峰。2008年房产成交量大减,递延需求到2009年,因此房价从2007年高点下滑10%-20%后,刚性需求出手造成了农历年后的小阳春。不过从人口统计学也显示,2011年到2021年间,刚性需求将下降20%左右,此次房价上涨的趋势只靠刚性需求可能没有办法持续太久。接下来有10年的时间,中国的房价可能要进入一个平稳期,直到下一波刚性需求高峰来临。

    其次是考虑中国的所得分配不均导致的分离市场的问题。中国低于平均收入的家庭,并非商品房的目标客户。最低收入户10%的家庭需要依赖政府的廉租房(40平米)。其次的低收入户10%家庭依靠政府租金补贴的公共租赁房(60平米),中等偏下户20%可租赁商品房(90平米)或可购买经济适用房(70平米),中等收入户20%可购买限价房或有税率优惠的普通住宅商品房(90平米以下)。中等偏上户20%可购买90-144平米的普通住宅,高收入户10%可购买非普通住宅,只有最高收入户有能力除了购买自用住宅外还投资房产。如把北京市收入的前50%平均作为比较基准,则房价收入比应可降到10:1以下,稍微偏高但也不会太离谱。

    最后考虑人口移动问题。2005年人口普查,以户籍为准,43%的人口住在城镇,57%在乡村,但是估计有12%的流动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城市化比率已达到55%。以发达国家70%的城市化比率为进入成熟期的标准,中国城市化比率过去每年以1.5%的比率增加来算,10年后,该进入城市的都已进入城市,人口移入带来的租赁与购房需求将停滞。在城市化比率未到饱荷点之前,房价即使不涨也没有大跌的空间。日本与台湾地区城市化比率由40%到70%的过程中,多维持大涨小跌的走势,但到90年代初期城市化饱和加上经济环境不佳,房价最高下跌幅度都超过50%

    由以上几点可以归纳出我个人的论点:

    1)  中国目前的房价对多数人来讲偏高,但在刚性需求高峰,分离市场与城市化进程作用下,预期短期内房价会大幅下跌的想法,并不切实际。

    2)  但最短2年,最长10年,房价会面临人口统计刚性需求降低与城市化饱和的状况,房价会进入一个平稳阶段,在宏观经济较差时不排除有大幅下跌的可能。

    3)  由于分离市场的关系,豪宅成为有钱人间的投资博弈。中低所得者还是要靠政府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才能有所居。(转自金库网林鸿钧的博客文章)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