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在中国拾荒者不可缺,功不可没

发表于2006-01-10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拾荒者的工作、生活、居住等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尽管如此,也未挡住成千上万的农民乡亲们加入拾荒大军,他们为了基本的生活,为了儿女的学业,也为了在家乡不可能实现的致富梦想。
由于拾荒者的特殊环境,每天都在跟脏、臭、差、烂打交道,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着装习惯,卫生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可以说这是没办法的陋习。
不可否认,有些人打着拾荒的招牌,却在大肆地搞破坏,偷盗撬窃。这些人不是真正的拾荒者,充其量是个无赖,是十足的“垃圾”,损害了真正拾荒者的形象,给拾荒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再加上拾荒者内部的派系斗争,刀光剑影时有发生而引起当地的治安问题,也给拾荒者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确有诸多方面让人感觉不适。但是,我们有必要对拾荒者嗤之以鼻,唏嘘不断,远避三舍吗?我们有必要对拾荒者出产“拾荒者勿入”极其劣质的牌子吗?我们有必要武断地将拾荒者视为小偷或者破坏分子吗?我们有必要冷漠地将拾荒者当作众矢之的吗?
不!我们不可以,我国国情也不允许。

首先 拾荒者是自救,与国家发展并存
没有什么比日常开支重要,没有什么比一日三餐更为重要,再加上子女花销,人情事故等,钱从何来?不能偷,不能抢,不懂技术,文化又低,年纪偏大,怎么办?国家能给,又有多少?你能给吗?我能给吗?又给得起吗?
他们选择这一行业,虽不是最佳的,但却是最有效的,甚至于是唯一的。他们比起那些拉皮条的,偷鸡摸狗的,出卖姿色的,拍马屁放空炮的,贪官污吏的等,在人格要高出几十倍或更多,理应值得人们的尊重。
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分析说:“拾荒者靠的是自食其力。再者,他们拾荒是变废为宝,不浪费社会资源。所以,社会不要歧视他们,反而要给予人文关怀。”
只要我国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还存在,拾荒大军就必然并存,而且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2050年)来计,至少还要并存40年。而与此同时,这期间必须保证国民素质教育得到搞全方位提高,必须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稳定、持续发展,否则拾荒大军就很难退出舞台,也即并存时间更长。另外,拾荒者的存在,是我国物质浪费的有效补充,他们挣的钱绝对是干净的,光明正大的。

其二 为国家的节能作贡献,为国家创造财富
拾荒者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同样肩负起经济建设的重任。
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25年来,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绩,但也有相当多的问题伴随而来。国家要发展,一个重要的环节,能源和资源绝不可少,这也成为我国年年抓的老大难问题。然而,现实中更多的资源以及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却白白地浪费掉。拾荒者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担负起节能的重任,为资源循环利用而工作在第一线。他们将垃圾中的“精品”,乃至一根针,只要有价值,决不放过,变废为宝。就好比一道细筛,将所有的垃圾重新筛一遍,真的伟大!
试想,如果没有拾荒者,每年要浪费多少?
据报道,温州十万拾荒者大军,一年能拾出价值十亿元的再利用物品。中国有多少个温州?又有多少个十万拾荒者大军?以40个城市,每年平均5亿价值来算,全国拾荒者大军为国家每年创造200亿财富。假设温饱标准为1000元人民币,拾荒则解决了2000万农民的温饱问题。
再来看看沈阳王洪怀的一笔帐:54个易拉罐能炼出一千克铝镁合金,那么,5.4万个就是1吨。每吨价格为1.4至1.8万元。经调查,全国14条易拉罐生产线,每年要用掉2000吨左右的板材原料,需求量极大!
易拉罐如此,塑料、废纸、废铁等等亦然,一切可以循环得利的,可以卖钱的,统统捡回来。为国家节省了多少资源,为国家创造了多少财富,毫无疑问,拾荒者功不可没!

当我们冷静地用良知来审视时,拾荒者有他们独具的一面,可贵的一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