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业主们 捐款不是比赛 别比别逼

发表于2013-04-24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发生后,诸多热心人士先后加入到赈灾行列,为灾区人民捐款。而昨日,各地均有微博网友发帖称自己公司或者孩子的学校已经开始“强制”要求为地震灾区捐款。对此,艺人陈坤发表微博呼吁大家理性看待捐款,更多地关注灾区救人、灾后重建。艺人罗志祥也表示希望不要把爱心当作比赛。

发表于2013-04-24

慈善不应成为负担。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量力而行就好,心意尽到了就好。在号召捐款方面,不应过度营造一种“比捐”的氛围,让企业和个人在这种“隐性强迫”之下承受不得不捐、不得不多捐的压力。

发表于2013-04-24

从雅安地震进入公众视野的那一刻起,已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加入了捐助的行列。眼下的当务之急仍是抢救生命,而再往后,则是繁重的灾民安置和灾区重建工作,各界的捐助活动也会掀起高潮。

发表于2013-04-24

说到地震捐款,不少人或许对汶川地震时期的情形记忆犹新。彼时山河失色,举国同悲,人们都希望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捐款成了表达爱心的最好载体。爱心无从度量,款项则可比较,一些人将捐款的多少作为衡量他人道德水准的标尺,发现谁没捐或者捐得不称自己心意,便发起猛烈攻击。

发表于2013-04-24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王石身陷“捐款门”事件。汶川地震发生后,万科为灾区捐款200万元,在当时,这笔款项同动辄上千万的捐助相比,确实不算多。此后,王石又作出诸如“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的表态,结果成为众矢之的,饱受质疑与批评。

发表于2013-04-24

迫于舆论压力,王石在灾区为“捐款门”事件公开道歉,万科公司也随即提出捐助1亿元重建灾区的方案。但即便如此,一些人仍然不依不饶。现在回过头再看这件事,再咀嚼一下王石说过的话,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发表于2013-04-24

善款是传递爱心的载体,捐多捐少都是心意,就算不慷慨解囊,也不能成为判定道德水准低下的依据。将捐助活动化为道德大棒向他人挥舞,本质上是一种无知和霸道,同善与爱并无太多关系。

发表于2013-04-24

而在形形色色的强捐、逼捐和比捐背后,更暗藏着利益和算计。一些单位领导将捐款同政绩挂起钩来,生怕自己单位的捐款总数落于人后,丢了颜面,引得上级不快,因此不惜采用各种方式逼捐。还有些单位同各类慈善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强捐背后隐匿着权钱交易、资源交换等上不得台面的勾当。当捐款同权力和心机缠绕一处,只会变得面目全非。

发表于2013-04-24

诚如王石所言,“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量力而行就好,心意尽到了就好。在号召捐款方面,媒体和舆论也不应过度营造一种“比捐”的氛围,让企业和个人在这种“隐性强迫”之下承受不得不捐、不得不多捐的压力。

发表于2013-04-24

再过几天,各式各样的捐款活动会密集出现。政府也好,企业也罢,应该倡导和宣扬的是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慈善文化,而不是大搞动员式的慈善秀。捐助榜可以有,但不必过分渲染比较,相关单位更不能给员工下达硬性指标,让捐款成为负担。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