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飓风掀翻了什么?》

发表于2005-12-01
在“政治正确”的表像之下,根据相对论而言,必然有个“政治不正确”的东西是确确实实存在,却不能说的。能表现自己站在正大光明这一方的言论,粉饰太平似的掩盖着没有浮出来的那一大块冰山,这才是政治正确最残酷的意义,否则,政治正确也就不成其政治正确了。

当我们今天再聊其这个纽奥良风灾后,恍如无政府状态的惨况,我,这位黄皮肤的中国人的反应是:“哎,因为那里都是黑人嘛!”

请不用大惊小怪,听了我的话,也不用不觉得惊讶,我,只是不小心把我心中的实话说出来而已。

我绝对没有歧视黑人的意思,相反的,我在广州有很多黑人朋友,但潜意识的,黑人只是简单的呈现了那个刻板印象:黑人,等于游手好闲,贫民窟,不上进,斗殴,视法律于无物。

“不是早说要撤离了吗?自己不撤,怪谁呢?”

事实告诉我们的是,纽奥良有26%的人没有车,不像富饶的白人,家里甚至有两部车,可以轻松带着大批家当走人。还有些家庭,有不容易移动的老人小孩。甚至还有些人,平素的教育就是不去注意新闻信息也不能理解严重度的。也许我无法反驳,会为自己的失言说对不起,重新站回那个政治正确的位置去,但这并不表示我的刻板印象会有丝毫的改变,改变的可能只有我的嘴而已。

虽然不在美国,但我也确实可以感觉到气氛的怪异。直到现在,美国各大新闻网还是以极大的篇幅在报导风灾后续,灾民如何悲惨,如何愤怒,对待如何不公,联邦政府如何救,布什如何放话,但整个社会泛出来的气味却是和新闻不成比例的冷调。

拿911来对比,最可以感觉两者落差。当然纽奥良风灾到目前为止没有911的死亡人数多,场面也不如飞机直撞的震撼,但是纽约白人精英区的这场灾难,轻易的让各种阶层各种肤色的人穿起了“I Love NY”的T恤,激起了“我们都是美国人”的疼痛泪水,那种情感是自发,而非官方,或者“站在人道立场必须这么做”的。而纽奥良,除了联邦政府救灾的行动,和某些企业名人惯例般的捐钱之外,这种情感联系却出奇薄弱。“美国竟然变成第三世界国家。”、“这样的情况是不能接受的。”这些话里,害怕乱象伤害美国国家荣誉的成分,比“心疼同胞受苦受难”的成分要高得多。

纽奥良人,好像不是美国人,而只是黑人。美国人待他们,只剩下最基本的道义责任,不得不然,而同胞感情这方面,是空的。

如果今天在新闻画面上愤怒哭诉的都是白人家庭,一个个女人抱着半昏晕的小孩,男人挥着拳对镜头詈骂,同样的动作表情,但是全是白人,我知道,那会不一样。

我还是愚蠢的相信歧视终将消散,虽然在《族群》这本书里,它告诉我在人类世界里,歧视完全消散是不可能的。但我知道现在它确确实实还刻在许多人的骨子里,而且不只美国,每个非单一民族国家都无可避免。要是中国的贫穷山区哪一天出现发生在飓风的灾难,一般民众的态度可能和现在的美国白人不会有什么两样,不管我们拿了几十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前阵子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矿难事件已经把相同的歧视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飓风似乎只是给了大家一个理由去批评布什政府,但纽奥良居民受到的一切却没有人关心。刚刚我看到新闻报导:一个法国女孩要控告泰国当局没有事先警告海啸来临,以致于她父母丧生,她要告他们过失致死;哎,如果纽城居民或中国矿工一半都来提出救援迟误及差别待遇的告诉,不知道够不够份量?

但是对于人类的歧视,我的看法却很悲观,不说肤色,即使对于穷人,也有很多人认为他们是自己的努力不够……富裕的人身处看似平等的社会,却有太多类似这样的,富人不需肩负的无形压力。一个从小被告知最好的出路就是打篮球脱贫的孩子,即使真的爬到非球员的另一个顶层,走过的心路也必然比富人更坎坷。

我不知道集体控告够不够份量,也许在以法律自豪的美国,打出赔偿并非不可能。但即使如此,民众的歧视还是另一回事。

歧视真的是天性,人类总是不免要结盟生存,要结盟,便要在各种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地方分出人我。肤色跟我不一样,语言跟我不一样,宗教跟我不一样,政治倾向跟我不一样,那便不是跟我同一国,而要凝聚己方向心力,不断提高自己,贬低他人正是其中的一个方式。

这一切如此自然而然,只要是人,都这样。相较起来,道德反而更像是一个纯人工建构起来的框架,敌不过血液里原始的力量。

我真的不想批评某个国家政府或执政党之能力,我只是希望根源断流,有一天,我们阶级歧视是会消失的,但也显然天真得太愚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