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让我们冷静学习顺驰

发表于2004-07-26
让我们冷静学习顺驰.让我们冷静学习顺驰 顺驰,顺驰,还是顺驰 这是一个热点词汇,毋庸置疑,又毁誉参半。举国上下,顺驰军团所到之处,争议就接踵而至。在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中,在业界名流的指点江山中,在鸿儒大家的激扬文字中,在各路媒体的聚焦爆炒中。顺驰走到哪里,流言就跟到哪里。尤其是今年春节过后,随北京大兴世纪第一拍的引爆,全国范围内的争议达到沸点。直到进入5、6月份,顺驰走势才拨云见日趋于明朗化。在顺驰风潮渐行渐弱的尾声阶段,趁着余温尚在,正是做小结的好时机。 当然,顺驰是一个不容易受舆论左右的企业,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企业。面对外界的非议,顺驰不需要辩解,也不需要驳斥。何况,无论做人做事,如果太看重别人的评头论足,就会失去自己的尺度和原则。无论东南西北风,顺驰在一如既往地、坚忍不拔地坚持他们的企业文化,推进发展战略。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顺驰中国的第一枚果实 6月2日,刚刚从石家庄顺驰河北公司开完“顺驰十年、共振中国”系列座谈交流会返津的刘涵,没有丝毫的疲惫之相,带着令人不易觉察的自信与欣慰,他表示顺驰的全国化战略已经迈进一个新的阶段。现任顺驰(中国)天津集团总经理的刘涵,掌管顺驰天津区域中心,负责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海南一市四省业务。随着河北、山西项目的顺利开工开盘,顺驰的全国化扩张取得了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因为这两地项目是去年顺驰走向全国市场的第一步棋子。今天,在顺驰中国的全国化树阵上结出了第一颗硕果,可谓意味深长:事实证明了顺驰的全国化扩张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想和臆断的那种风险,也证明了顺驰理念与区域市场的融合能力,当地团队的生存发展能力也经受了考验和锻炼。
发表于2004-07-26
“外界对顺驰的评论很多,争议很多。其实顺驰不过是做了份内之职,做了任何一个优秀企业都需要考虑的四个基本层面的工作,然而她执行得更坚决更到位。首先是股东满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化企业的天职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体现为实现利润、保持稳定的现金流,需要做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增长之间的平衡,需要控制风险。其次是客户满意。企业目标的实现是基于客户满意基础上的。具体到房地产业就是必须为客户提供物有所值的房屋产品和品牌形象、销售、物业等服务。通俗来说就是必须让客户满意了,房子才能卖得出去,买过房子的人才会说好话,才会换房调房时继续看中你的房子,才会持续不断地推荐亲戚朋友来买你的房子。同时还必须让合作伙伴满意,才能有人愿意给你资金支持、才能有人帮你盖房子、才能有人帮你策划广告等。第三个层面是建立高效的操作流程,这是实现客户满意的基本保证。房地产业就是要求从前期的土地获取,到市场定位,到产品规划,到工程施工,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在企业内外形成一个高效的运行体系。这些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组织架构、基本的业务流程、制度等。这些流程效率高了,才能保证企业多个区域、多个项目管好,不跑偏。最后一个层面的员工满意,也就是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工作氛围和工作能力,促成这个体系的运行。这需要关注员工感受、需要给员工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需要提升员工能力,需要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氛围。当然我们强调员工满意,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员工都满意,而是尽量让那些真正认同这个企业、愿意和这个企业共同努力、支持企业战略的员工满意。通过提升员工满意度,促进流程运营,通过高效运营实现客户价值,通过满足客户实现企业目标——这一系列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做的。顺驰一直在很彻底、很坚决地这样去做,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在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中,坚定不移地推进过程中实现了四个层面的有效运转,从而一步一步地推进企业的发展。
发表于2004-07-26
“至于别人理解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自己必须理解,保持高度一致,促成有效结果,实现企业目标,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顺驰有着一个优秀的团队,有着一批优秀的员工,还在不断地吸收新成员,当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这是挺正常的。至于员工与企业的关系,需要一个全面的认识。首先二者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每一位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正如顺驰从小到到大,每一位曾经在顺驰、正在顺驰的员工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企业获得壮大,实力增强了,反过来能给员工创造更多利益,带来更多发展机会。顺驰历来特别重视员工的感受,一方面,从收入、福利标准上提供较为优越和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做事空间,与此同时,员工的水平与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可能我们就成为了自己同学圈、朋友圈中的佼佼者。因为顺驰的历练带给每一个人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 “员工与企业也是一种彼此选择的关系。企业对员工会有一定的要求,员工必须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必须符合企业文化,必须按照企业的流程去做事。反之,员工对企业也有选择,每一个人有权选择相对清闲的工作环境、认可相对平稳而一般的薪资福利待遇;每个人也可以选择象顺驰这样需要投入多一些,但收获可能也会多一些的环境。但是当你选择了顺驰,就意味着你在得到富有竞争力薪酬的同时要认同一个相对紧张、具有压力和快速发展的企业环境。 “在顺驰工作过的七、八年中,看到过很多共同工作过的同事离开顺驰了,绝大部分是不符合公司要求不得不离开,一小部分是因为各种原因主动离开的。不管是出去自己创业的人,还是在同行企业里做的人,大部分都做的很好。天津很多房地产中介企业都是顺驰出去的人做的,在开发企业里做的人也不少。据说在天津一家很不错的同行企业里有十一位顺驰出去的人,都是中层以上领导。有时候也跟这些过去的同事、朋友有些交流,他们都很珍惜曾经在顺驰的经历,他们所以能够在新的环境里能如鱼得水,这得益于他们在顺驰的历练。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在顺驰都能干好,到别的企业里简直是‘享受人生’”。这反映了顺驰确实是一个挺锻炼人的企业。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七八年里顺驰发展壮大了,我们的同事越来越多了。顺驰目前全国总计超过八千名员工,到04年底肯定超过一万人。
发表于2004-07-26
l 解析人才之惑。 老话说,“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古往今来,对“人才”这两个字的理解,一直是注重专长、特长或个性等。然而顺驰是一个不太强调个性的企业。顺驰对人才的理解,更多地放在团队和集体中考虑。而激发每一个人的最大能动性,发掘其潜能、潜力,用“信任并尊重每一个人”这样的企业文化,用“高目标”的工作要求,将员工的能力100%—200%引爆出来。在顺驰,领导层的频繁调动,普通职员的进进出出,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这正是顺驰特有的用人机制和企业文化注定的,那就是,只要符合企业的战略要求,认同企业文化,就可以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员。如果能够更好地执行企业战略,“英雄不问出处”,一个实习生能够成为顶梁柱,一个刚转行的门外汉可以成为业务骨干。毕竟,与高科技、金融行业相比,房地产业还是一个相对专业化要求不高的领域。在顺驰,更多地是注重每一个员工的快速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顺驰是乐于进行管理成本的付出的,也就是乐于为积极成长中的员工“交学费”,顺驰的企业文化注定了顺驰人的快速成长,也注定了顺驰人的能力超群、卓尔不凡。 同时,任何一个位置的变动,任何一个员工的流动,都不会对顺驰集团这个大机器的运转造成太大的影响。另外,顺驰强大的内部培训机制还保证了这样一种能力,可以把入行半个月、1个月的门外汉,训练成熟练工;能够把3个月到半年的“老员工”,培育成样样精通的市场专家。它更是给数千名年轻员工带来了这样一种机会——迅速成长并释放潜能的工作空间。很多外人对顺驰人的工作激情和集体荣誉感深感疑惑和奇怪,而对那些亲身经历者来说,这些激情、这些热爱,都是发自内心、毫无造作的肺腑之情。 l 解析扩张之惑。 顺驰不是为了扩张而扩张。顺驰保持快速增长、走向全国的理由是:发展带来风险,但不发展对企业的风险更大!绝大部分企业不是因为快速发展而死掉的,而是因为不发展或发展太慢而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的。而现阶段正是地产企业快速成长的最好机遇。千年等一回。 其实顺驰在天津有着不事张扬的8年历史。今天顺驰的犀利作风更多地为了顺应战略需要,一贯聚焦战略的顺驰绝对不会在战略目标之外多走半步。顺驰的扩张是基于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对宏观经济的准确判断,基于对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深刻认识。房地产行业的机遇是巨大的,时机是转瞬即逝的,客观现实的要求就是:快,必须快。在基本规模初具轮廓之后,顺驰立即就开始研究:关注利润率,关注管理,关注流程和细节。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顺驰有能力在发展中走向规范,走向完美。 任何创举都是有风险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勇气但不盲目。至于扩张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风险,顺驰也有着严谨的论证和慎重的决策。它的每一笔投资,每一次竞拍,都基于把风险控制在最小化的前提之下,都经过外人无从体察的反复论证。 到今天,距离顺驰大举买地不到半年时间,很多地块都呈现迅速升值的趋势,某些地块的目前市场价甚至超过了当初成交价的一倍。政府对土地市场加强宏观控制,如北京全面控制04年下半年新增土地供应等政策变化,这是市场给予顺驰的最好的验证。 让我们学习顺驰 作为一个不断创造着奇迹的企业,一个以惊人速度成长中的巨人公司,顺驰身上出现很多违背传统思维的做法,难怪不让外人看不懂、看不惯。但是,中外历史上任何有突破、有创举的行为,靠循规蹈矩都是行不通的。在顺驰掀起的这场开发风暴,或者说是“地产革命”中,人们经受着一次新思维、新模式的冲击。 全球知名的戴尔公司,是孙宏斌最为推崇的企业,而顺驰也因此有“地产戴尔”的美誉。就是这个戴尔公司,屡屡被同行视为异类。可是,戴尔在IT领域,以神奇的速度超过了霸主微软和IBM。 万科王石,对外界可以勇敢的承认,自己的案头放着顺驰的材料供自己日常研究;中原名企河南建业胡葆森,在自己公司鲜明地打出“学习顺驰好榜样”的标语。作为每一个关注、关心顺驰的同行,最重要的并不在急于否定顺驰,而是从这个地产传奇身上汲取点什么,借鉴点什么。最基本的一点,且不论顺驰成功与否,至少这种勇气和魄力是值得学习的。 顺驰的精神,勤奋第一。有记者提问孙宏斌成功的秘诀,老孙淡淡答到:卖力气。可以说,每一个在顺驰有所作为的员工都是努力的、勤奋的。他们把别人用来娱乐、休闲、喝茶、会朋友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加班上。 顺驰的神奇,在于那种特有的文化。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在直面挑战的锻炼下,顺驰员工经受着凤凰涅磐般重生的历练。一个外貌平庸、看似才疏学浅的普通人,经过短短时间,可以蜕变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 也许还有不少人是被顺驰的高目标所刺激,被孙宏斌的挑战所刺伤。而直率的老孙总是敢于说出真相,甚至批露出自己企业最机密的内容,这正是中国经商文化中最为欠缺的品质。现代经济不需要虚伪家。 完美和发展速度难以兼得。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也难免有小的闪失,而人们常常陷于一种思维惯性,甚至是劣根性——不允许优秀的人有错误。好在顺驰不仅有着敢闯敢拼的魄力,更具备了强悍的执行力,拥有毫不动摇的决心、信心和定力。顺驰,有判断,有应对,有坚持。是一个自我而专注的企业,是一个坚韧而拼搏的企业。让我们研究顺驰,宽容顺驰,学习顺驰。 闲谈万科与顺驰 以散淡闲谈的角度,是一个有趣的对比,然而这两方的领军人物恐怕任谁也不情愿把自己与对方放到同一个平台上。
发表于2004-07-26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