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慈善万人行传播的博爱精神已成为中山厚重的城市底蕴

发表于2017-02-11
古人云:三十而立。今年中山的慈善万人行迎来了30周年。昨日上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17年慈善万人行活动总指挥杨文龙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经过近30 年的传承发展,慈善万人行所倡导的慈善文化和博爱精神,已深深地扎根在中山市民心中,成为这座城市厚重的精神底蕴。
■传播慈善文化,30载初心不改
本报今年在慈善万人行开始之前,开设了一个栏目,让市民回忆历年万人行的“经典瞬间”。作为个人来讲,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回忆?
●杨文龙:我是2011年底来中山工作,当时任职不到一个月就参与活动的组织工作。当我站在巡游队伍中,看到现场万人空巷的盛况,每个参与者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让我十分感动,更为作为一名新中山人而感到荣幸。这也激励自己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而努力,为传播慈善文化多做贡献。
您认为,慈善万人行对中山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杨文龙:很多人一谈起中山,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和谐包容的城市。中山之所以能形成这样一种和谐与包容的城市文化,我觉得,慈善万人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慈善万人行走过了30年,不再仅仅只是筹集善款活动,而是更加注重文化引领,更加注重传播红十字精神,更加注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万人行所传播的慈善文化已经渐渐深入人心,所以现在的中山愈加和谐善治。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让我们感动的是,虽然近几年经济大环境不理想,但是我们筹集的善款总额还是不断创新高。在“三献”方面,中山与许多国际城市相比都不落后,在国内更是领先的。如今,在慈善万人行引领下,博爱精神已成为中山厚重的城市底蕴,是我们这座城市走向国际化鲜明的精神内涵。
■围绕三个打造,进一步擦亮慈善万人行品牌
慈善万人行已经坚持了30年,您觉得慈善万人行是如何保持其生命力的?
●杨文龙:我觉得重要的是因为慈善万人行走出了中山模式。慈善万人行从民间自发的活动,到今天已经逐步发展为"党委重视、政府引导、红会牵头、部门、全民参与"的运作模式。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创造了这个中山特有的盛举。另外,慈善万人行活动注重跟传统民俗文化结合,在巡游中除了组织中山本地民俗文化表演,还引进各地民间艺术,吸引广大市民参与,使得海内外中山人、新老中山人都对慈善万人行活动产生文化共鸣。
慈善万人行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全国十大公益品牌奖"、"南粤慈善奖"等奖项,2008 年摘取了全国公益慈善领域政府奖 "中华慈善奖--影响力慈善项目"称号,还在2010 年走进了世博会,成为中山一张亮丽的名片。未来如何走,有哪些具体的思路和想法?
●杨文龙:多年来,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的确获得了很多嘉奖,这归功于广大市民和海内外乡亲的共同努力。30周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三个打造"的目标,即努力把慈善万人行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慈善文化品牌,打造成为传承博爱精神、弘扬文明新风的新民俗节日,打造成为市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围绕"三个打造",着力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扩大参与范围,不断提升慈善万人行活动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您刚刚提到"三个打造",政府在这方面该如何起到引领作用呢?
●杨文龙:慈善事业有其独特的规律,市民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不能靠政府命令去执行,政府主要是去引导,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滋养人心,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提出的"三个打造"也是一个阶段性方向。相信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应该可以实现。到时候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更高的目标。
上一页|1|
/1页